当前位置: 易激活 > 系统教程 >

时间:2016-01-31 20:22

小编:易激活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5.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
  7.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9.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为什么4K对齐如此重要:
  我们知道机械硬盘的读写操作一直是以扇区为单位,以前每个扇区的尺寸都是512字节,直到近年来,大容量的机械硬盘的扇区尺寸提高至4096字节(我们所说的4KB),而电脑文件系统(FAT、NTFS等),一直都习惯以512字节的扇区单位来操作硬盘。
  而SSD的读写操作不同机械硬盘,SSD读写的最小单位叫“页”(常见尺寸为4KB,实际视具体颗粒而定),闪存颗粒不允许像机械硬盘一样覆盖写入。因此在有数据的地方要写入新数据,就需要先进行擦除操作,而擦除的最小单位是块(每个块都由很多个页组成)。
  传统的分区偏移尺寸一直是从磁盘的第63个扇区(63X512B=31.5KB)开始,因此第一个用户数据的前4KB,都肯定是存放在系统"逻辑扇区"的31.5KB~35.5KB之间,在SSD上,这样就会导致所有数据都横跨在2个页之间,从上面SSD的特性可以知道,这种情况必然导致SSD的性能受严重影响(特别是随机性能),因为每次的写入操作在SSD上都变成了读-擦-写操作。
 
如何进入4K对齐:
  第一种方法:使用Win7或Win8系统的用户,只要使用原版系统引导安装,安装时使用系统自带分区工具进行分区就会自行对齐,不需要用户干预。
  第二种方法:您也可以使用像““DiskGenius”第三方分区软件进行手动指定扇区位置,分区时选择“对齐到下列扇区的整数倍”扇区数选择8或者以上,建议选择2048,这就是Win7分区使用的值,实际对齐大小就是1024K。
其三:如何识别SATA接口是否原生
  SATA2.0接口的最大理论速度只有300MB/s,而主流SSD的读取速度已经破500MB/s,将SSD接到SATA2.0接口上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性能浪费。所以我们建议SSD应接到理论传输6Gb/s的SATA3.0接口上。但是对于SATA3.0接口又分为原生SATA3.0与第三方SATA3.0接口。
  我们不推荐SSD使用第三方芯片提供的接口,因为第三方接口所受限制及影响较多。一般主板的说明书都会注明那个接口是原生,那个是第三方,不过有些朋友的主板没有提供中文说明书,而他们可能又没足够的英语水平看懂英文的说明书,所以没法判断自己是否接对了接口,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接到了哪个接口上。那我们如何来判断呢?
 
总结:
  现在SSD已经不像前两年那么神秘,除了价格与容量的关系不怎么融洽外,其在个人PC上对磁盘性能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但还存在不少人把SSD“鬼化”,认为SSD维护麻烦、不成熟、用久后掉速、寿命短、数据不安全等,死活不肯接受。
 
  其实SSD使用起来既不复杂,也不费时,无非就是要求运行在AHCI模式下,4K要对齐,接在原生SATA3.0接口下,确保Trim指令打开。最为关键的是SSD使用起来各种爽,秒开的感觉让不少使用者都在感概:使用SSD后再也不想用回HDD了,不信的都来试试吧。

最新软件

最新游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更多